“家家有画院、人人是画师。”坐落于隆务河流域的青海同仁市隆务镇吾屯村,是热贡艺术人才最集中、艺术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村落。在吾屯村,桑杰加创办的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已成为数百名唐卡画师的传承、研学、创作的空间。
“热贡唐卡”顾名思义是青海黄南“热贡”地区(同仁藏语即为“热贡”)生产的唐卡,是“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贡艺术在2006年和2009年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桑杰加在给学徒们授课
颜料不褪,传承从孩子抓起
吾屯村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是纯藏式结构的建筑,共有4层,院内摆放着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展厅内整齐划一地陈列着炫目多彩的唐卡、堆绣和泥塑作品,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走进该中心唐卡画室,一群年轻学生席地而坐正在全神贯注地绘制唐卡,除了画笔轻触画布所发出的“沙沙”声,再无其他声音。
据中心创办人桑杰加介绍,唐卡的绘制过程极为严谨复杂,需要经过矿物原料研磨、白描起稿、上色渲染、精细勾线、金饰镶嵌、五官点睛(开脸)以及细节完善等多重繁复工序,学员往往需要花费六七年时间才能学成“出师”。“勾线是唐卡基本功中的‘童子功’,要求手要稳不能抖,看着容易,很多学员要花几年时间练习。”桑杰加颇有感触。 来中心学习唐卡绘画,多为当地初中毕业的农牧区孩子。
桑杰加出生在一个唐卡世家,今年39岁的他是第八代传人。“小时候家里贫穷,父亲经常在村里四处收购唐卡,然后背着它们到处寻找销路。”桑杰加回忆起小时候父亲为撑起整个家所付出的努力感慨道。从那时起,桑杰加就开始喜欢唐卡、关注唐卡、学习唐卡。父亲为了让桑杰加继承唐卡绘画艺术,将他送到当地的艺术小学,一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一边学习唐卡绘画。从6岁开始学习唐卡绘制技艺,8岁那年,桑杰加创作出人生第一幅唐卡作品——释迦牟尼佛像。研究、传承唐卡艺术至今,桑杰加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唐卡绘画大师,先后获得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首届州级工艺美术大师、黄南州唐卡绘画传承人等称号。
“活态”传承,保护的最优方案
今年25岁的罗藏成力,10岁开始学绘画,跟着桑杰加学习唐卡绘制已有13年了。目前罗藏成力已能够独立绘制唐卡,也有了自己独立的画室。“我们在这里学习不收学费,还提供免费的食宿。”桑杰加告诉记者,目前,中心有学徒100多名,学员学成之后一般都回到家乡,将艺术的种子传播出去。
桑杰加介绍,过去,唐卡的传承多以师徒或父子相传为主,甚至还存在“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观念。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唐卡传承已从过去的“家族传承”转为“活态传承”,学徒无论男女老少、地域民族,遍布世界各地。黄南州涌现成千上万热爱唐卡绘画艺术的年轻学员,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学习唐卡,唐卡艺术的传承日益火爆。
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十几年来,热贡地区涌现出许多专门教授唐卡绘制技艺的画院、工作室,“类似我们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这样的机构,黄南州有98家”。省、州政府扶持唐卡培训机构是鼓励更多人学习和了解唐卡,进而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2008年,黄南州获批建立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整合热贡艺术、藏戏等非遗项目,申请专项资金,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对以唐卡为代表的热贡艺术传承人予以支持。2020年,青海省质监局修订了《热贡唐卡》地方标准,对热贡唐卡制作的原材料、画布的处理、绘制工艺技法、制作、唐卡所需要的颜料及配制和唐卡的分类、分级以及内在质量要求、外观质量要求等重新做了明确的规定。2024年11月,青海省出台了《黄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出非遗项目调查、传承人认定、专项资金管理等具体措施。
观众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参观“人类非遗热贡艺术保护成果展”
产业蓝海,热贡艺术带动乡村振兴
2007年,受朋友之邀,桑杰加带着5名学徒奔赴北京,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展览活动。2008年,桑杰加在北京雍和宫附近成立一家工作室,取名“热贡桑杰唐卡家”,在北京的创业路持续了十年。2016年桑杰加怀揣着回乡创业、帮助更多父老乡亲致富的初心,回到家乡——黄南州同仁市。先后投资1500万元筹建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和唐卡生产车间。在同仁市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2019年,传播中心和唐卡生产车间正式投入运营。如今,传播中心有画师100余人,团队力量壮大,传播中心经营利润随之攀升。
2021年10月,同仁市政府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50万元,支持传播中心以“文化产业+非遗传承+扶贫”的模式,将分散的文化企业和培训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全力打造文化扶贫产业基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推进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让脱贫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现如今,桑杰加在北京、广州、深圳、太原等地与文化企业签订了常年购销唐卡合同。
谈起培养学徒理念,桑杰加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好一门技艺,不仅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还能改变农牧民孩子一生的命运。在桑杰加的带领下,很多学员学成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2015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热贡唐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热贡唐卡走上了“文化IP”的品牌发展之路。2017年,青海省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鼓励热贡唐卡等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注册产品商标,培育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
在产业化品牌发展之路上,黄南州出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19年打造“热贡文化旅游节”品牌,推动热贡唐卡与旅游、展销活动结合。2018年,青海省发改委批准设立“同仁·唐卡艺术小镇”,投入5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小镇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
沿着同仁市隆务河东岸的316国道前行,看到短短数公里道路两旁,分布着几十座规模大小不等的唐卡画院。桑杰加介绍,在同仁市,“一个家庭中有几位画师”的情况十分普遍。与桑杰加相邻的同仁市隆务镇吾屯下庄村36岁村民看卓吉,她的姐姐、姐夫、父亲、弟弟都是唐卡画师。据统计,2024年黄南州有3.3万人从事热贡唐卡绘画,其中同仁市便有2万多人(2023年,同仁市常住人口10.37万)。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