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在北京开幕,两岸文化各领域代表人士800余人出席活动
文化根基无法撼动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宋涛在开幕式上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命运与共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希望台湾文化界人士同我们一道,引导广大台湾同胞坚守民族大义,坚定文化自信,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共同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宋涛说。
“在端午节,两岸同胞都要吃粽子,这正源于我们有共同的饮食传统,共同的文化寄托。”本届峰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表示,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最能团结人、引领人、安慰人的就是中华文化。
参与峰会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普遍认为,从语言文字到饮食习俗再到宗教信仰,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台湾社会,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文化根基非政治操弄可动摇。
来自台湾的制作人、导演蒋时盛以岛内信俗为例,论证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他说,岛内有上万座宫庙,其中祭祀的神明和信俗活动大都起源于大陆,随先民赴台才传入台湾,妈祖、关公皆是如此。“民进党当局的政治操弄,无法改变台湾青年的民族认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
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是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发起人,他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已有12年。“我很欣喜地看到穿汉服已成两岸文化风气。两岸年轻群体能自发参与汉服的相关活动,从而进行更深入地交流,这源于两岸同胞自发的文化亲近感。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入圈’,可以帮助其在了解汉服文化的旅程中,进一步提升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政表示,“两岸同胞在共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并传承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两岸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力量的加持,更需要两岸文化界齐心共进、携手同行。”
本届峰会期间还举办了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分论坛、展演展示、交流参访等活动。与会嘉宾表示,还原历史、回归真相、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是两岸媒体人肩负的共同使命。“两岸都是自己人,追求的是心灵契合和融合发展。”《旺报》社长戎抚天说,身为炎黄子孙,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割不断,呵护共同的民族记忆是媒体共同责任。
创意产业大有可为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表示,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可以携手传承中华经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合作发展文化产业,以彼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创意,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进人心、走得更远更深。
“文化不只是情感的桥梁,更是创新的沃土、发展经济的动力。”在本届峰会的文创论坛上,台湾商业总会荣誉理事长赖正镒表示,台湾青年在文创产业展现出色活力,希望台湾青年多到大陆交流发展,让文化成为两岸青年共同合作的重要领域。
围绕“文化同源·文创共生”的主题,两岸文创人士就文化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上,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联盟主席赵文暖宣布启动2025“金瓯无缺—当代青年艺术与文化创意展”作品征集。该创意展目前已成为两岸艺术家交流对话、共创共享的重要平台。
侨福国际全球业务拓展董事赖国贤认为,未来文创产业一体化需要两岸沟通,“要从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中萃取必要的元素,并将它当代化,进而形成流行的商品乃至世界性的商业模式。特别在AI赋能文创方面,两岸文创业需要优势互补,做到同最新的AI技术相结合,以此提升水平。”
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张旅阳说,数字技术不仅是艺术的工具和载体,更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文化根脉和历史积淀,在数字文化创新领域携手合作,必能激荡出更大、更灿烂的火花。“科技与艺术的共振正在塑造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两岸媒体皆高度关注创新发展。如何在新媒体和AI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因势利导,让媒体在两岸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此次两岸媒体人峰会的重要议题。
“蓬勃发展的AI应用工具正为两岸深度交流搭桥铺路,也为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两岸故事提供多元渠道。”东森集团总裁、东森新媒体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令麟说,当前,仍有不少台湾民众尚未来大陆走走看看,新科技可以让更多两岸同胞相聚相识在云端。
《中国时报》董事长王丰呼吁台湾媒体人“参与大陆AI崛起浪潮,共同见证、发展这一伟大事业”,两岸要在AI领域“增加合作交流,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贡献力量”。
嘉宾参观与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同期举办的摄影展
增进同胞心灵契合
宗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峰会期间,第二届海峡两岸宗亲文化论坛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该论坛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海出版社主办,台湾姓氏宗亲组织和爱国社团组织负责人、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等逾百人参加论坛活动。
“宗亲文化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血脉亲情,是实现彼此心灵契合的重要基石。”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袁海鹏致辞表示,研究和传承宗亲文化,对于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分为实践篇与学术篇。两岸宗亲学者、宗亲代表围绕“两岸宗亲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等议题展开分享研讨。大家认为,宗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两岸同胞的天然纽带,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破坏的血脉黏结。强调要挖掘宗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宗亲交流创新发展,以此为基础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两岸宗亲同根同源、文化相通,先辈们传承的家族记忆和文化基因深深融入每个华夏儿女血脉之中。”台湾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总会长郑传兴表示,300多年来,郑氏家族先辈郑成功的事迹仍在激励后人,他的爱国精神也在郑氏家族中代代相传。
青年是两岸交流中最活跃的力量,为两岸交流带来蓬勃活力。两岸青年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拥有共同的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和情感共鸣,是实现中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关键在青年。”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结合自己与学生的交流经验说,年轻人要前途、要发展,大陆有发挥才干的广阔天地,台湾年轻人经过交流,对大陆会有更真实理性的认知。
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说,如今,台湾青年通过短视频认识大陆夜市,大陆青年也可在网络上刷到台湾街头的烟火气。他呼吁鼓励支持两岸90后、00后的青年媒体人对话,“当前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两岸媒体人更应该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方式,突破人为阻碍,实现更好交流。”
最近,不少由中华经典改编的作品得到两岸年轻人青睐。洪秀柱表示,大陆游戏《黑神话:悟空》、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风靡,展现了中华传统神话故事的吸引力,期盼年轻世代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创新和创作,为中华文化开创崭新未来。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