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正在给病人治疗
传承医脉
甘露,出生于广西南宁,她的中医之路源自家族的传承。她的祖父在当地享有盛誉,是一位杰出的中医师,他运用银针和草药治疗了众多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甘露心中悄然萌生了传承中医的使命。
为了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中医专业知识,甘露在高中时期毅然决然地从文科转向理科,经常夜以继日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初入大学时,面对浩瀚如海的中医典籍和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甘露只是循规蹈矩地学习,却未能领悟医道的精髓。随着在知识的海洋中深耕细作、在临床实习中不断磨练,她对中医的理解才逐渐深入。
在实习期间,甘露师从天津名医王季良。“王老师医术精湛,每天都面临着超负荷的诊治压力。”甘露说。彼时,古稀之年的王季良虽已功成名就,却仍然保持着每晚研读医书的习惯,用行动诠释着“医者既要照亮患者,也需自强不息”的道理。“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医者的求知精神,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甘露补充道。
大医精诚。在甘露看来,学无止境,潜心钻研,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必经之路。于是,抱着“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念,当同学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校园氛围时,甘露埋首于图书馆,研读《黄帝内经》等经典医书,不断夯实专业知识。
就这样,从本科到硕士,她历经八年寒窗,用汗水与坚持铸就了扎实的中医根基。
多年后,甘露带着对学问的不懈追求踏入加拿大多伦多中医界,却发现国内所学针灸技法“水土不服”—当地患者难以承受较重手法。“为了突破瓶颈,我当时将大部分积蓄投入医术进修,除了深耕中医以外,还系统学习西医知识,力求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甘露回忆道。
一次讲座上,甘露结识了毕业于同一母校、经验丰富的知名中医教授刘伟。随后,甘露拜师刘伟,跟着老师到世界各地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拓宽视野。“刘老师的课程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对学术探究的要求极高,这种教学理念也持续鞭策我精进医术。”甘露坦言。
如今,在多伦多中医界崭露头角的甘露,依旧保持着对知识的热忱,积极投身于各类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不断精进自己的医术。
双重挑战
2016年,甘露在研究生毕业后,随男友迁往加拿大多伦多,并成功取得了当地的针灸执照。当时,中医在加拿大仍是一个新兴领域。作为一名行业新人,甘露不得不面对双重挑战:一方面是患者资源的稀缺,另一方面是她年轻的外貌难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她回忆说:“与此同时,国内的同学们已经在职场上初露锋芒,而我却陷入了焦虑和迷茫。”
面对挑战,她并未退缩,而是从推拿工作入手,在老牌中医馆里积累经验。专职推拿能够获得可观的报酬,前辈们也纷纷建议她考取注册按摩师资质。然而,她心中有着更为长远的规划:若将精力过多投入于此,恐怕会影响对针灸技艺的深入钻研。因此,她毅然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坚定地走在中医治疗师的道路上。
为寻求突破,甘露转入以治疗为主的诊所,以中医治疗师的身份执业。然而该诊所患者流量有限,促使她开始思考职业发展路径。在那段日子里,她一边跟随老师刘伟积累针灸临床经验,一边奔波于医馆与租用的办公室之间,白天为患者诊治病情,晚上又继续接诊。
2021年,甘露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与友人合作创立医馆失败后,她决定独立运营。于是,“甘露健康中心”应运而生,专注于针灸、刮痧、拔罐、中药以及按摩推拿等治疗项目,为患者解决痛症、抑郁、失眠焦虑以及消化道疾病等各类疑难杂症。
这家由年轻人经营的中医馆充满了活力,从接诊预约到病例信息管理,均实现数字化运营。甘露介绍:“电子化能减轻人力成本,让我更专注于治疗本身。由于体量小,我们与患者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然而,年轻也意味着面临老牌竞争对手的挑战。医馆坐落于华裔聚居的马克汉姆镇,置身于一个中医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要想赢得患者的认可,绝非易事。“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疗效。”甘露坚定地说道。
“不同于依赖商业保险的综合性诊所,我们实行统一定价,无论是否使用保险,患者都需要自付部分费用。这倒逼我们必须用真本事留住客人。”甘露说。
“一名患者在针灸后觉得效果很好,带着全家五口人来就诊。患者的认可给了我很大信心。”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医学生患者,“当他的女友极力推荐时,这位未来的西医从业者满脸怀疑。我用西医视角解读针灸原理,辅以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他彻底被中医的疗效折服,也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
目前,医馆的日接诊量稳定在20人次左右。“这虽然与国内同行相比仍有差距,但在海外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这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甘露欣慰地表示。
2024年7月17日,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匈牙利等10个国家的41名师生,在重庆医科大学体验拔罐、穴位按摩、艾灸等中医疗法
推动发展
诊室墙上的多语种注意事项提示着医馆的多元文化特征。在医馆的患者群体中,华人居多,其他族裔的面孔也并不鲜见。
甘露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对针灸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俄罗斯患者对强刺激的接受度较高,因此要在针灸治疗时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日裔患者对针灸强度较为敏感,需控制力度;西方人虽然痛阈较低,但由于其高蛋白饮食的体质特点,针灸治疗往往能够更快见效。
面对患者,甘露依其文化背景调整沟通方式。“比如,西方患者重视知情同意,我便会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待其充分理解后再做决策。”她介绍道。
在多伦多,中医并非主流之选。“很多患者是在尝试物理治疗无果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甘露说。曾有一名患者用西医治疗3年腰痛未愈,却在医馆首次治疗后得到缓解。保险额度用完后,他依然坚持自费治疗。
部分外国患者对针灸感到惧怕,但看到实效后,恐惧自然也就消散了。“一个怕疼的当地女士听说扎针能美容,便欣然接受了。治疗时,我顺势帮她调理全身,当她发现色斑消退源自脾胃调理,便理解了中医的‘整体观’。”甘露说。
为推动医馆发展,甘露倾心培养实习生,将专业知识和诊治经验倾囊相授。“我和学生每周都会研讨典型病例,这种实战训练比学校课程更具实效性。”诊所的带教模式吸引着众多学子,但甘露坚持严格筛选实习生,“我们医馆不是教学医院,无法接受观摩团队前来。现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既能保证学习质量,又尊重患者隐私。”
甘露还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科普养生知识,分享医馆日常,凭借专业内容与鲜活的诊疗故事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这种年轻化的传播方式,直接带动了诊所年轻患者群体占比增加。
“不少年轻患者坦言,相较于传统印象中更具权威感的资深中医,与我沟通时感到更加亲切,且诊疗效果同样显著。”甘露介绍道。日积月累下,甘露赢得了不少年轻患者的认可。当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询问“多伦多哪里有靠谱的中医馆”时,总有人自发在帖子下留言推荐甘露的诊所。
谈及未来,甘露表示,作为医者不能故步自封,希望将来能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中医伙伴合作,以扩大诊所规模、缓解患者预约难问题。2025年3月,甘露刚结束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便马不停蹄地筹备起跨国中医培训项目。“有人劝我专注‘网红医生’路线,但疗效才是立身之本。我正在探索属于年轻中医师的生存之道,希望既能保持专业深度,又能紧跟时代步伐。”甘露说。
杨 宁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江 悦 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记者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