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025年11月12日, 欧盟中国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共同发布商会年度旗舰报告《合作中谋求发展,挑战中展现韧性——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5/2026》。
报告系基于为期四个月、覆盖205家在欧中企及机构的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受访在欧中企认为,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应以实际行动重建互信,将50周年作为务实解决问题的“行动年”;希望中欧共同挖掘“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巨大合作潜力;呼吁欧方避免“经济安全”概念过度泛化侵蚀商业合作根基。报告就改善欧盟营商环境及促进中欧合作提出336项具体倡议及建议。
报告指出,中国和欧盟继续保持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欧贸易往来保持有序、高质量发展。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额为7322亿欧元。尽管较上年小幅下降1.6%,但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仍展现出韧性。中欧贸易结构持续深化,高科技产品贸易占双边总额的26%,机械与运输设备占进出口贸易额超五成,其中进出口规模最大品类为家电设备,实现双向高增长,欧盟自华进口163亿欧元,同比增长27%,对华出口亦同比增长27%。中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在欧盟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3,000家,覆盖欧盟27个成员国,雇用外方员工超26万人。

报告显示,“不确定性”继续成为中企在欧运营的关键词。调研发现,“不确定性增加”是受访企业描述营商环境时使用的高频词,多数企业表示受地缘政治影响加剧、合规成本过高困扰,经营决策难度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欧盟以往被广泛认可的“市场规则明晰”“市场活力强”等传统优势,在中企心中的认同度持续下降。

虽然宏观环境仍存变数,但在欧中企对欧盟市场的长期价值高度认可:一半的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增加对欧投入,仅11%企业表示将减少投入。相较于前两年的谨慎观望,2025 年中企在欧投资意愿显著升温。
受访中企对2025年经营前景普遍乐观,预期增长成为主流。62%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营收实现增长,仅14%受访企业预估营收减少。利润维度同样呈现积极态势,46%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利润提升,39%预计保持平稳。
报告指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复杂、供应链重塑加速的背景下,相关方应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避免将经贸议题泛政治化或泛安全化,坚持以合作应对挑战。中欧经贸关系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深厚,中国企业在欧洲积极参与当地绿色、数字与创新转型,已成为欧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伙伴。报告建议欧盟在执行经济安全与产业政策时保持理性原则,兼顾安全与开放的平衡,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
发布会上,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刘坚东表示,值此中欧建交五十周年之际,双方经贸关系正经历从“互补性依赖”向“战略性互塑”的深刻转型。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而言,已超越传统出口市场定位,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全球品牌的试金石与标准对接的核心区。中欧经贸合作在三个维度持续深化:贸易结构呈现“双向跃升”特征,中国新能源产品与欧洲高端装备形成更强互补;投资模式加速向“生态融入”转型,中企深度嵌入当地创新生态;规则对话需求凸显,制度性对接的战略价值超越传统市场准入。尽管面临营商环境连续六年下滑的挑战,中企仍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耕欧洲市场。他强调,中欧应创新对话平台,深化理解互信,共同推动绿色环保、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期待双方相向而行,以公平透明的规则为经贸合作“压舱”,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驶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未来。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成功取决于微妙的平衡”。中国企业必须利用其强大的国内优势,如无与伦比的制造规模、快速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供应链,同时需确保这些优势在海外不会被削弱。在中国企业经历由产品优势、速度和成本优势驱动的第一波出口成功浪潮之后,竞争对手正在迎头赶上,亟需更为深入地理解欧洲客户的偏好。
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主持本次发布会。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