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南南携手 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5-09-30 10:16:00 【关闭】 【打印】

  在清华大学课堂聆听北京试点碳市场经验、氢能技术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发展及激励机制设计,在广东东莞代表性新能源企业实地探访前沿技术和成果……2025年9月1-13日,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岛国等14个发展中国家的28名政府高级官员、技术专家与政策研究人员齐聚中国,展开了深度研修与交流。

9月9日,“南南合作2025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学员到广东东莞展览馆调研参观

  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下,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承办的“南南合作2025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以下简称“研讨班”),为发展中国家共谋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也成为中国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携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见证。

  绿色能源 合作新机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86%领土为撒哈拉沙漠,这赋予了该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近年来,阿尔及利亚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以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研讨班开班仪式上,阿尔及利亚能源、矿业和可再生能源部经济研究处副处长Laroussi Sofiane介绍道,阿尔及利亚承诺到2030年,在无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若有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则减排目标达22%。“目前,阿尔及利亚正大规模建设联合循环电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加速推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计划到2030年,阿尔及利亚可再生能源将占全国电力需求的40%。

2025年9月7日,“南南合作2025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学员参观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并认真聆听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讲座

  阿尔及利亚是首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双方交流更加频繁,务实合作更加深入。

  “通过短暂的培训,我对中国在绿色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比如,中国的电力生产体系转型成效显著,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据了重要地位,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也大幅减少了污染排放。”阿尔及利亚能源、矿业和可再生能源部副主任Rafik认为,中国是阿尔及利亚推动能源转型的理想伙伴。他介绍,目前已有众多中国企业投身阿尔及利亚能源项目建设,受到了热烈欢迎。例如,阿尔及利亚拟在2035年前开发1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国企业被选中承担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

  Rafik提到的是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北非公司承担的阿尔及利亚比斯卡拉220MW光伏电站项目,这是阿尔及利亚为实现2035新能源愿景计划的首批启动项目之一。比斯卡拉省省长强调,该项目不仅是当地清洁能源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更是全省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将在保障区域电力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以及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在2025年4月举办的中国-阿尔及利亚投资论坛上,双方企业签约投资额达20亿美元。中石化、中铁建、江淮、奇瑞、吉利等中国企业已计划在阿投资,两国在汽车制造、可再生能源等多领域的合作潜能进一步释放。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董广利指出,当下,阿尔及利亚光伏设备大部分来自中国,绿色能源领域正成为双方合作的新方向。

  授人以渔 学以致用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提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而实际情况已远超中国承诺—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培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万余人次的培训员额。

  2024年底,清华大学代表团访问巴西塞阿拉联邦大学,并签署合作备忘录。Francisco Murilo作为塞阿拉联邦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尤其关注可持续燃料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借此机会,他深入了解了清华大学在该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于2025年提交申请,成为了本届研讨班学员之一。

  此次清华行让Murilo受益匪浅。他表示,前沿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他对全球能源转型战略、中国的碳市场机制以及碳中和的具体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回国后,Murilo计划将所获知识渗透在其参与的项目和活动中,“例如,专注于可再生能源整合、氢能生产及碳捕获技术的项目,以及为引导学生和社会关注可持续消费和能源效率提升,联合当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2025年9月5日,“南南合作2025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学员参观北京绿色交易所,了解中国自愿减排交易进展

  巴西国家工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心(SENAI)工业发展专家Caroline Cabral也迫不及待地想将所学尽快应用:“我将绿色金融与技术路线的相关知识融入SENAI的战略规划,并计划在内部开办培训工作坊,传播中国在气候金融及政策设计方面的核心理念,以更好地对标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吸引绿色投资。这些收获也将直接支持我关于可持续航空燃料及生命周期评估的博士研究。”

  Caroline长期深耕巴西未来发展关键领域,包括生物经济、能源转型以及工业脱碳,负责指导覆盖巴西13个州的28家SENAI创新研究院的技术战略。她表示,本次培训中,全球南方14个国家的学员间展现出的思想共鸣与协作精神,以及与多位专家的深入交流让她难以忘怀,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见解和行动指南。

  迄今为止,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已承办5期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约有140名相关领域人员参加,形成了覆盖39个国家的气候变化和投融资领域的全球对话与合作网络。部分学员回国后主导制定了本国气候投融资战略框架,成长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南南合作的重要力量。

  携手合作 践诺于行

  2025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在巴西贝伦举行。这座地处亚马逊雨林核心地带的城市,承载了全球对生态保护的期待,为大会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中国恪守承诺让国际社会倍感安心。”COP30首席执行官安娜·托尼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她认为,就气候治理而言,当前最关键的是将承诺落实为行动。她提到,巴西和中国在技术和资源层面各有所长,希望两国在气候治理、绿色能源等领域相辅相成、携手共进。

  Murilo也十分认可中巴两国的交流协作。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及大规模清洁技术投资方面展现出引领作用。“目前,两国已在可再生能源、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燃料研究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这有助于推动知识共享与技术进步,从而加速双方能源转型进程,并进一步巩固两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角色。”

  Caroline则高度赞赏了中国展现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的政策极具雄心、富有战略眼光,并以实际行动大规模地付诸实施,展现出了在绿色转型中的坚定意志。”她表示,中国为各国政府如何通过明确的政策信号和产业规划来引导大规模投资、驱动技术创新,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参考范例。“尽管平衡经济增长和减碳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但中国实践证明,只要有坚定的决心,以政策驱动低碳经济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2024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前行的好伙伴。Caroline表示,近年来,中国对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投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制造,以及能源传输和发电领域的并购与开发。这些项目成为巴西落实《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重要支撑。

  Murilo和Caroline均对COP30寄予厚望,呼吁大会推动更高雄心的气候承诺与全球合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适应性策略的投资。Caroline表示,期待各方能切实将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特别是在支持发展中国家所需的金融机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巴西作为东道主,应抓住这个独特的机会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声,倡导基于各国国情,推动公平且包容的绿色转型之路。”(本文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